廣西新聞網 > 首頁欄目 > 區域 > 正文 |
廣西日報來賓頭條 | 由“林地審批一體化”說開去 |
2025年09月12日 09:52 來源:廣西云-廣西日報 記者 陳煜炫 通訊員 文質 張銀蕓 韋秋利 編輯:李晟 |
廣西日報版面。 航拍鏡頭掠過興賓區石陵鎮、良江鎮等地,綿延的綠浪在桂中大地奔涌,一棵棵樹木茁壯生長。這片生機蓬勃的綠色背后,是來賓市林業產業令人矚目的增長態勢:“十四五”期間,來賓市規模以上林企從58家增至250多家,產值從43億元提升至196.68億元,預計今年全市林木業產值將突破200億元。 興賓區石陵鎮林區內樹木蔥郁、綠意盎然。記者 陳煜炫 通訊員 姜新柒 攝 5年增長超4倍,來賓市林業如何實現跨越式發展?近日,記者走訪該市各有關部門發現,來賓市政務服務和大數據發展局積極推進政務服務創新舉措,探索實施用地用林“高效辦成一件事”審批機制改革,顯著提升了建設項目用林用地審批的效率和便捷性,為項目建設優化各項要素保障,不僅催生招商引資的“引力效應”,也實現項目的快速落地與生態可持續的有機統一。 “一個口子進出” 金秋九月,武宣縣東融大道項目建設正忙。現場挖掘機轟鳴,工程車穿梭,工人們干勁十足。“從報批到拿到許可,不到兩個月,比傳統審批流程節省近80天,真是沒想到!”項目負責人廖曉星語氣中難掩喜悅。作為廣西首個用地用林“一件事”試點落地項目,該項目見證了審批效率提升60%,也成為來賓市“放管服”改革中的一大亮點。 傳統審批模式下,建設項目使用林地和建設用地審批分屬林業和自然資源兩個部門,審批模式存在“多頭申請、材料重復提交、標準不一、協調成本高”等痛點,企業需先后辦理建設用地預審和使用林地審核,全程耗時漫長、反復溝通,成為項目開工的“卡脖子”環節,影響投資效率和經濟發展。 為解決這一難題,來賓市大力推進“林地一體審批”改革。以“一次申請、一套材料、一并審批、一個批文”為目標,通過制度創新、流程再造和數據共享,真正實現“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從制度整合與頂層設計切入,將原有兩項審批合并為“林地一件事”重點事項,明確由來賓市政務服務和大數據發展局牽頭形成審批合力。 “我們現在實行‘一窗受理、聯合踏勘、并聯審批、一證通辦’。”來賓市政務服務和大數據發展局政務管理協調科科長藍強指著服務大廳的綜合窗口介紹,“企業不用再兩頭跑,部門之間靠數據協同。”他特別提到,通過整合土地、林地等各類規劃數據,他們首先實現了“一張底圖管到底”,“審批邊界更清晰,現場勘查一次就行,同步出報告,避免重復核查。” 設立“用地用林審批”綜合窗口統一受理材料,實現“一窗通辦”。來賓市政務服務和大數據發展局供圖 廖曉星切實感受到新流程的便捷:“以前準備兩套報告,現在一張申請表、一套材料就行,還能容缺受理,限時補正,確實省心。” 技術賦能成為改革落地的重要支撐。依托廣西數字政務一體化平臺“用地用林審批一件事”系統,來賓整合用地預審、用林審批等12個業務場景,打通跨部門數據壁壘,實現材料線上流轉、并聯審查,審批過程全面邁入“線上一次辦、公開可監督”的新階段。 從單項辦理到并聯辦理,從反復跑到一次辦,來賓市以“林地審批一件事”為抓手,真正實現審批流程再造、服務效能提升,為更多項目落地按下了加速鍵。 優化營商環境 審批效率的提升,只是營商環境優化的一個側面。來賓市政務服務和大數據發展局指導和協調市林業局窗口在前置審批中明確林業資源利用的技術與環保標準,包括木材采伐蓄積量控制、加工環節能耗與污染物排放等要求,這些舉措產生深遠影響。 “用地用林審批是項目落地的關鍵抓手。將原來串聯辦理的兩個核心事項合并為‘一件事’,不是簡單的流程壓縮,而是政府資源配置方式和審批理念的重大變革。”來賓市政務服務和大數據發展局局長阮松濤表示,“它推動資源競爭性配置更公開、更高效,引導土地林地資源向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綜合效益好的項目傾斜,對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是一種良性催化。” 嚴格的準入門檻產生“擇商選資”效應。來賓市工業園區林木業招商引資從“來者不拒”變為“擇優錄取”,避免無能力主體因技術不足導致的資源損耗,或不合理項目造成的生態與資源雙重浪費。 近年來,來賓市科學規劃三江口森林工業城、來賓東融生態木材產業園、武宣縣河西工業園三大核心園區,實施“強龍頭”培育工程,推動產業向集群化、高端化躍升。目前,三大核心園區總投資已超300億元,入駐投產企業70家。三大核心園區均獲得自治區林業產業示范園區和“廣西輕工園”榮譽稱號。 生態價值倍增 政策引導與市場驅動雙管齊下,正推動來賓林業產業從產業鏈低端向中高端邁進。 在來賓市工業園區的木材加工企業,記者看到了這一轉變的生動實踐。過去,來賓林業以出售原木和初級加工產品為主,資源利用率低,經濟效益有限。如今通過政策引導,企業紛紛延長產業鏈,發展板材、家具、木制品等高附加值產品。 “政策紅利引導我們加大研發投入,現在我們的產值比2023年前提高了近1倍。”廣西來賓凱立木業有限公司負責人葉璋表示。該公司聚焦清潔生產,系統推進“源頭減量、過程控制、末端循環”,不僅在原料端通過磁選、風選等組合設備實現精準分選、大幅提升小徑材和枝椏材利用率,還將刨花、鋸末等廢料循環用于生產環節;制造過程中則依托全密封干燥與輸送系統杜絕粉塵無組織排放,并配備17套旋風及布袋除塵設備,實現負壓除塵與資源回收。 這種由“粗”轉“精”的變革,不僅明顯提升企業經濟效益,更實現生態價值的倍增,成為來賓林業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縮影。 總結試點經驗 林業發展的可持續性,不僅關乎產業本身,更關系到生態安全和社會福祉。來賓市在推動產業發展的同時,始終堅持“取之有節、用之不竭”的可持續發展理念。 結合生態評估的準入機制要求采伐后同步造林,確保資源利用與生態修復平衡。記者在興賓區采訪時看到,去年采伐的林地上,新栽的樹苗已長到一人多高。“我們建立了采伐更新聯動機制,確保林地資源總量動態平衡。”來賓市林業局相關負責人黃文海介紹。 這種可持續發展理念得到市場的積極響應。許多企業將可持續經營作為核心競爭力,通過認證林產品提升市場認可度。“消費者越來越關注產品的環保屬性,這讓我們更加堅定可持續發展路徑。”廣西鑫綠標木業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公司依托先進生產設備和工藝,嚴格把控從原料采購到生產輸出的全鏈條環保標準,其產品已獲得國際市場廣泛認可,遠銷亞洲、大洋洲、歐洲、澳洲及非洲等地。 來賓市林業的跨越式發展,是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與市場驅動協同發力的結果。從審批改革到營商環境優化,從產業升級到可持續發展,形成了一個完整的良性循環。 當前,來賓市正進一步總結試點經驗,完善并聯審批細則和系統功能,計劃將用地用林聯動審批模式擴展到更多類型項目和更廣區域。隨著改革持續深化,用地用林“一件事一次辦”成為常態,更多項目將告別審批“馬拉松”,迎來落地“加速跑”。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