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 > 圖片頻道 > 高清圖集 > 正文 |
藏不住了!廣西這些溶洞美到窒息,避暑“探秘”兩不誤 |
2025年08月29日 17:02 來源:廣西云-廣西日報綜合 編輯:曾園棋 |
廣西作為喀斯特地貌的典型代表 境內分布著無數個溶洞 是溶洞愛好者的天堂 大自然用它的鬼斧神工 在這片土地上雕刻出 無數令人驚嘆的地下奇觀 這里既藏著喀斯特地貌的演化密碼 等待游人揭開地質變遷的神秘面紗 又憑借恒定涼爽的洞內環境 成為躲避熱浪的天然涼房 處暑已過,暑氣猶存 來這里,避暑與“探秘”吧! 南寧伊嶺巖風景區 伊嶺巖被譽為大自然藝術寶庫,是廣西首府南寧市的著名風景區,距南寧市區僅18公里,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 圖片來源:南寧伊嶺巖風景區 在這里跟著講解員小姐姐可以了解到壯族古樸的建筑、 體驗竹竿舞的樂趣、學習到壯族山歌的歷史起源并與壯家姑娘對唱山歌、品嘗當地自釀糯米甜酒、學說壯話等。 圖片來源:南寧伊嶺巖風景區 順著山路拾級而上,走到半山腰就是巖洞入口。巖洞原為一段地下河道,因地殼上升而成洞。經過上百萬年水對巖石的溶蝕作用,洞中鐘乳密布,千姿百態,冬暖夏涼,是極佳的避暑勝地。 圖片來源:南寧伊嶺巖風景區 出了巖洞后再來個登山計劃,置身于樹木、花草中,或慢行或停留,感受大自然的聲音、氣味、觸感,爬山的同時還可以享受“森林療愈”。 圖片來源:南寧伊嶺巖風景區 馬山金倫洞景區 金倫洞,位于馬山縣古零鎮楊圩村210國道旁,全長10公里,穿過12座山腹,是廣西喀斯特地貌最大、最深、最長、溶巖景觀最豐富的原始石漠溶洞。 走進金倫洞,就像是走進了壯族神話的深處,各種石柱、石花、石幔、石布處處豎立,處處倒懸,千姿百態,構成了宏偉壯觀的十里畫廊。 圖片來源:金倫洞旅游景區 特別是洞中地下河岸邊,洞頂長出的石筍石乳與水中的倒影——長達1.5公里的“天河倒影”堪稱世界一絕,讓人有如飛越北國,遙望大地冰峰雪原綿延千里,游人稱贊“是可與四川九寨溝媲美的人間奇觀”。 圖片來源:金倫洞旅游景區 洞內冬暖夏涼,仿佛是大自然特意為旅人準備的避暑勝地。洞中的廳堂洞府,有的可停放數十輛汽車,還有的可作萬人大會場,這種巨型的廳堂洞府,為南國眾多名巖勝洞中所罕見。 柳州都樂巖 都樂公園坐落于柳州市東南郊12公里處的都樂村,因20世紀70年代在此處發現罕見的巖洞群而建成。“都樂”是壯語音譯,原意是“群居生活”,現在用漢語解釋為“大家都快樂”的意思。景區內的主要景點有都樂巖、都樂碑林、書山摩崖石刻、開元寺、玉佛殿、都樂清溪等。其中都樂巖的溶洞景觀千姿百態、氣勢雄偉,形態奇特的石鐘乳構成了變化多端的圖景,被譽為“大自然奇幻藝術之宮”,吸引著大量海內外游客前來游覽觀光。 圖片來源:南國今報 溫度天然恒溫22℃,進去還得穿薄外套防涼。這里是喀斯特溶洞奇觀,鐘乳石在燈光下如夢如幻,仿佛置身于仙境。 融水老君洞景區 融水老君洞,因宋朝太宗皇帝敕封洞名為“真仙巖”,并親頒御書120軸藏于洞中,而成為舉世聞名的道家勝地。自唐宋以來,無數文人慕名到訪,留下了大量的詩文題刻,是廣西規模最大的古代摩崖石刻群之一。 圖片來源:柳州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 此外,老君洞還是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30余年行游生涯中停留最久的一處名勝——他在此處流連半月之久,游記中描寫老君洞山光水色、石刻遺存的內容就有5000余字,筆墨之多,也是少見。 圖片來源:柳州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 桂林蘆笛巖:大自然的藝術宮殿 桂林無山不洞,無洞不奇。蘆笛巖位于桃花江畔、光明山南側的山腰上,約百萬年前,因地下水的沖刷和溶蝕,含有碳酸鈣的滴水、流水與積水水分揮發,二氧化碳重新沉淀,從而形成了千姿百態的鐘乳石奇觀。這些鐘乳石既有雄偉廣闊之勢,又有小巧玲瓏之秀,因而蘆笛巖成為了桂林喀斯特地貌的經典代表。 蘆笛巖美景。來源:桂林市蘆笛景區微信公眾號 與絕大多數巖洞不同,蘆笛巖的奇妙之處在于其是由古地下湖發育而形成。由于地殼運動,山體抬升,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湖變成了山洞。相較于地下河形成的溶洞,由地下湖形成的蘆笛巖更為宏偉壯觀。 蘆笛巖美景。來源:桂林市蘆笛景區微信公眾號 五彩斑斕的鐘乳石。來源:桂林市蘆笛景區微信公眾號 鐘乳石在燈光的照射下,會呈現出各種顏色,經典代表色如白、黃、紅、藍色等。這些顏色的形成是由于碳酸鈣中含有不同的礦物質和化學成分,在燈光的加持下,更是色彩斑斕美感十足!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景點,便是洞內最為廣闊的藝術之宮——水晶宮。經過了億萬年的精雕細琢,才成就了如今的模樣。水晶宮擁有寬闊的大廳,洞內不規則的石壁,可以使聲音形成良好的反射,達到大型音樂廳才有的音響效果。 蒼梧石橋鎮龍巖山公園在石橋鎮西北500米處,其中以龍巖洞穴著稱,巖洞狀若喇叭,長80余米,最寬處60米,后有出口,洞頂有一孔通天,抬頭仰望可窺見藍天白云,故龍巖又稱“通天巖”。洞中有抗日戰爭時期廣西學生軍書寫的“團結抗日,一致對外”“日本鬼子從中國滾出去!”等標語,還有李宗仁的“奇雄壁立”,白崇禧的“破壁而飛”,黃紹竑“介然獨立”等石刻題字。洞內石床、石桌、石凳、石橋錯落有致,一條小溪橫貫其中,清澈見底,習習涼風,清爽透骨。石壁上有不少石乳、石筍、石芽、石花、石幔,有的如玉兔嬉戲,有的如雄雞報曉,惟妙惟肖,形象逼真。 圖片來源:文旅蒼梧 龍巖洞后面有三星巖,石壁上鐫刻有不少詩文和對聯,筆畫遒勁,刻工精湛。離三星巖不遠有北帝殿,傳說當年歌仙劉三姐傳歌到石橋,在北帝巖小住,被北帝飛石砸碎油瓶,濺了一地茶油,故人們稱這里為劉三姐倒瀉油。龍巖四周群山環繞,金雞、古杭、蛤頭、獨秀諸峰環峙,風光秀麗,引人入勝,是游山玩水好去處。 上思那厘溶洞 那厘溶洞位于上思縣思陽鎮直線距離約16公里處的那厘溶洞,人跡罕至,加之發現時間較短,溶洞及區域地形地貌基本未受到人為破壞,保持了原始最自然狀態。 溶洞為東西走向,洞內高5~8米,寬10~20米,其溶洞發育規模較大,上層為較干爽的長廊,溶洞洞口處及長廊之間有多處較大的巖溶大廳,大廳面積約為300~500平方米,洞內石鐘乳、石筍、石柱、石壩、溶盆等次生巖溶沉積形態類型五彩繽紛,千姿百態、奇特秀美,具有較大的科學研究價值。 上思弄懷巖 上思縣城往西七公里,三角山北麓的山谷中,藏著一方被時光浸潤的秘境——弄懷巖。這里正是明清時期上思四景之一“弄懷泉石”的所在,其名最早見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知州戴夢熊主修的《上思州志》。弄懷巖有東西二洞,景致各異。東洞為泉水出口,每逢雨季,清泉便如脫韁野馬,洶涌而出;西洞則更引人矚目,洞口高八米,寬約十米,崖壁間石刻斑駁,洞額之上,有楷書鐫刻“弄懷”二字,字徑達95×70厘米,筆力遒勁,系明朝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知州事周璞所題。 弄懷巖洞入口。圖片來源:氧都上思 弄懷巖洞景觀。圖片來源:氧都上思 德保吉星巖 在廣西的西南腹地,有一處被歲月精心雕琢的地下奇觀——德保縣吉星巖景區。它如一顆隱匿于塵世的璀璨明珠,等待著人們揭開其神秘面紗。 吉星巖地處吉巖屯的吉星山,共有天然巖溶景觀近千處,組成吉星迎賓、福如東海、瑤池仙境、花好月圓等游覽區。 吉星巖整個游覽時間約為1小時左右,全程約有兩公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形成了吉星巖秀麗多姿、晶瑩剔透、如夢似幻的石鐘乳、石筍、石柱、石幔、石花景觀,構成了大氣磅礴、渾然一體的印象山水。 德保吉星巖。來源:德保縣委宣傳部 德保吉星巖美景。來源:德保縣委宣傳部 景區內的壯鄉梯田景觀更是一絕。層層疊疊的鈣華池錯落有致,恰似壯族同胞辛勤開墾的梯田,在光影變幻中,時而波光粼粼,仿若盛滿秋水;時而金黃燦爛,宛如豐收時節鋪就的金色絨毯,這是大自然與人文風情的完美交融。 德保吉星巖梯田。來源:德保縣委宣傳部 吉星巖景區開發始于1992年,是百色市開發最早、最具特色的溶洞型景區之一。這里冬暖夏涼,洞內溫度基本保持在23度左右,一年四季都適合游覽,已經成為百色山水生態旅游長廊和廣西百里邊關畫廊上的重要景區。 賀州紫云洞 紫云洞位于賀州市平桂區鵝塘鎮栗木村,其名稱源于洞中的地下河冬暖夏涼,到了冬天,洞中的暖氣從洞口噴出,形成紫色氣霧在石山洞口處漂緲,故稱紫云洞,是賀州市旅游圈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 紫云洞。來源:廣西文化和旅游廳微信公眾號 紫云洞成型于一億九千萬年前,但由于原來在海平面抬升時,溶洞內的瘀泥在經歷了漫長的時間才自然溶蝕形成了溶洞,洞中的碳酸鈣結晶又經歷了漫長的積聚過程,各種鐘乳石、石筍、石柱、石幕、滾石壩、穴珠才慢慢地生長和形成。 一眾菩薩和弟子們在合什迎賓。來源:廣西文化和旅游廳微信公眾號 與其它地方眾多的天然溶洞景觀相比,賀州紫云洞就象一位剛剛長大成熟的少女,秀氣、自然、天生麗質。洞內各個景點惟妙惟肖,遠近高低各不同。 懸空鐵樹,由洞頂部吊著,底下是懸空的。來源:廣西文化和旅游廳微信公眾號 紫云洞中蜿蜒的地下河深不見底,據說深處可達九米,大小瀑布成林,進入其中就能聽得嘩嘩水聲,頓時有清涼之感。冬暖夏涼,內里九曲十八彎,舒適易居。 神秘的地下河,讓人像是身處于一個神話故事里。來源:廣西文化和旅游廳微信公眾號 巴馬百魔洞 在廣西,有“巴馬歸來不看洞”的說法。巴馬蔥郁山林的崖邊隱藏著一座“大自然藝術之宮”,這便是“雄偉壯觀的石灰巖溶洞”——百魔洞。 百魔洞。來源:河池市融媒體中心 百魔洞平均高度為80米,寬70米,洞內石筍均為幾億年巖溶發育的結晶。由于石灰巖層各部分含石灰質含量不同,被侵蝕的程度不同,就逐漸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態、陡峭秀麗的山峰和奇異景觀的溶洞,是時間賦予的絢麗的瑰寶。 來源:南寧鐵路微信公眾號。 光透過洞口照進其中,底部草木茂密,如同一座小森林,再往里走,目之所及皆是林立的鐘乳石,挺拔高聳,搭配燈光與云霧效果美得如夢似幻。 百魔洞。來源:河池市文化廣電體育和旅游局 鳳山鴛鴦洞 在廣西的壯麗山水畫卷中,河池鳳山縣這座神秘而迷人的小城,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獨具魅力。 這里譽為“巖溶之冠、洞穴之城”、“國際探險旅游基地”,每一個角落都深藏著大自然的奇跡,巖溶奇觀、秀麗山水、豐富人文、地道美食,無不令人心醉神迷。 其中,被譽為“中華神奇偉岸第一洞”的鴛鴦洞,是云貴高原南緣巖溶中高位雙層溶洞,位于鳳山縣的鳳凰山腰,海拔700余米的高空中,此地非常適合悠閑游。 來源:鳳山縣文旅微信公眾號。 鴛鴦洞的洞口并不起眼,但一旦進入,便仿佛進入了一個奇異的世界。 鴛鴦洞洞內景觀。來源:鳳山縣文化廣電體育和旅游局 洞中石柱、石筍、石幔琳瑯滿目,形態動人,栩栩如生,有龍騰虎躍,巨龍盤繞,大瀑奔流,也有奇浪飛濺,鴛鴦戲水......有些甚至會形似人類!如“劉三姐對山歌”、“李時珍采藥”。 鳳山鴛鴦洞。來源:河池融媒 在這里你可以選擇發揮你強大的想象力,自行解讀洞內的奇石景象,當然也可選擇當地專業的解說,讓你沉浸式游玩這座山中宮殿。 鴛鴦洞。來源:鳳山縣鴛鴦洞景區微信公眾號 站在洞中,借著石乳上的五彩燈,就能看清洞中的奇景,它們像是五彩斑斕的寶石,擎天的巨柱,直插云霄,每一眼都是一次震撼。 南丹洞天盛境 南丹的洞天盛境是一個充滿神秘與魅力的地方,這個在國內罕見,總長約3公里的地下大峽谷,恒溫16℃的喀斯特秘境,激起游客們無限的探索欲望。 進入景區,乘觀光車進入山洞,穿過時光隧道,便可以到達光怪陸離的洞天盛境金蟬入口。沿著曲折蜿蜒的棧道緩緩深入,奇妙的景觀逐漸映入眼簾,高瀑飛瀉、暗河涌動、巨石如嶂、石筍成林,壯觀的景觀令人應接不暇。 山石、光影和流水營造出絢麗又神秘的氣氛,讓人仿佛穿梭于時間與空間的裂縫之中,不住驚嘆和遐想。 河池南丹縣洞天盛境。來源:河池市文化廣電體育和旅游局 抬頭仰望,鐘乳石懸掛于穹頂之上,有的如巨柱擎天,有的似飛瀑直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震撼。 河池南丹縣洞天盛境。廣西云-廣西日報記者 梁盤生 攝 廣西的溶洞 每一處都有著獨特的魅力 是自然賜予我們的寶貴財富 還有哪些好看又好玩的溶洞 歡迎你在評論區分享~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