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 > 首頁欄目 > 區域 > 來賓 > 正文 |
武宣:林業總產值近48億 一根木頭撬動縣域經濟增長 |
2025年09月12日 08:43 來源:廣西云-廣西日報 通訊員 向國華 文/圖 編輯:陳煜炫 |
武宣縣河西工業園航拍。 9月9日,走進廣西武宣縣河西工業園各木材廠,機器轟鳴,車輛穿梭,一張張光潔的膠合板、一捆捆整齊的方條、一摞摞壓制好的刨花板正從生產線上下線,等待發往全國各地。 今年以來,武宣縣以“主動靠前、精準服務”為抓手,全力助企紓困解難,優化營商環境,聚焦林業產業延鏈、補鏈、強鏈,僅上半年全縣林業總產值完成47.83億元,成功培育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家,木材加工產業勢頭更猛,1-7月產值高達41.89億元,其中規上企業貢獻產值36.6億元,成為拉動縣域經濟增長的“主引擎”。 主動靠前,紓困解難孕育“新動能” “從項目落地到建成投產,再到升規入統,縣里工作專班的同志幾乎‘長’在了我們廠里,手續代辦、用工協調、融資對接,提供了全天候、保姆式的服務。”談及企業僅用短短1.5年時間快速成長并躋身規上企業行列,今年2月新入規的武宣吉宏木業有限公司公辦室主任周夢蘭感慨萬千。 武宣縣吉宏木業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工人正在準備將木條截斷。 面對企業發展的諸多痛點、堵點,武宣縣打出“主動靠前服務”的組合拳。組建“助企先鋒隊”。從林業、經貿、自然資源、園區管委會等部門抽調精干力量,組成若干服務小隊,“一對一”下沉至重點林業企業及有潛力的成長型企業。建立“問題清單制”。對于收集到的用地、融資、用工、審批、原材料供應、市場開拓等各類問題,建立臺賬,明確責任單位和解決時限,實行銷號管理。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定期召開專題協調會,啃下了一批“硬骨頭”。上半年累計為企業解決各類難題120余項。實施“梯度培育庫”。瞄準“規上企業”這個衡量產業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尺,武宣縣建立了“準規上”企業培育庫。對入庫企業進行重點監測和靶向扶持,在政策、資金、要素保障上予以傾斜,助力其加速成長,半年來成功培育的4家規上林業企業。 鏈式發力,轉型升級鍛造“強引擎” 縱觀武宣縣林業產業的數據,其結構性優化升級的脈絡清晰可見。 上半年總產值47.83億元中,一產(林業種植、林下經濟)產值10.68億元,占比22.3%;二產(木材加工制造)產值29.23億元,占比高達61.1%;三產(林業旅游、物流、技術服務等)產值7.92億元,占比16.6%。這“一降兩升”的結構變化,標志著武宣林業已從過去“賣原木”“賣初加工產品”為主,轉向以精深加工為核心的二三產主導模式,產業鏈的附加值顯著提升。 武宣縣河西工業園區一木業車間生產一幕。 “我們不再滿足于做‘木材的搬運工’。”武宣縣副縣長韋慶豐介紹,“我們的目標是推動產業從‘一根木頭’到‘一個產業集群’的躍遷。” 圍繞這一目標,武宣縣精準施策:上游鞏固基礎,大力發展速生豐產林基地,保障原材料穩定供給。同時,蓬勃發展的林下經濟(產值達8.78億元)如林藥、林菌、林禽等,豐富產業形態,提高林地綜合效益;中游提質增效,重點扶持膠合板、生態板、刨花板、纖維板等板材深加工項目,鼓勵企業引進自動化、智能化生產線,提升產品品質和生產效率。同時,規范發展單板、方條等初級產品加工,為其與下游精深加工企業搭建對接平臺,形成內部循環;下游延伸拓展,積極謀劃和引進家具制造、定制家居、木地板、木質工藝品等高附加值終端制造項目,并配套發展研發設計、品牌營銷、現代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奮力向產業鏈和價值鏈高端攀升。 廣西群益新材料有限公司,智能生產車間一幕。 通過強鏈、補鏈、延鏈,武宣林業產業的“朋友圈”越來越大,“生態圈”越建越優,抗風險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同步增強。武宣縣林業局黨組書記、局長鐘業周表示,下一步將持續深化靠前服務機制,聚焦企業所需所盼,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同時,將以科技創新為引領,推動林業產業向綠色化、智能化、高端化方向轉型升級,全力打造結構更優、效益更好、競爭力更強的現代林業產業體系,讓“武宣木香”飄得更遠,讓林業產業在武宣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中貢獻更大力量。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