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 > 首頁欄目 > 首頁圖片 > 正文 |
一條大通道,激蕩發展新動能 |
2025年09月12日 07:51 來源:廣西云-廣西日報 記者 郭亞瓊 編輯:劉曉彤 |
金色9月,北部灣畔,碧波涌動,巨輪穿梭,班列馳騁,一派繁忙景象。 9月4日,國鐵南寧局傳來喜訊:今年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發送集裝箱貨物突破100萬標箱,達100.1455萬標箱,同比增長72.5%。 在欽州北部灣港自動化集裝箱碼頭,貨輪在有序卸下集裝箱貨物。何家海 攝(資料圖) 這是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首次實現年度發送量突破百萬標箱。喜人數據折射強勁發展動能,這條出山入海、暢聯內外的大通道,架起中國內陸通向世界各地的開放走廊。 自2019年《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實施以來,我區緊抓機遇,高水平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推動這一貫通我國西部腹地、通達東盟、走向世界的國際物流大動脈加速成型。 “以前,長安汽車出口到東南亞等地區,通常從重慶運往上海,再從上海海運出去,耗時較長。”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物流中心高級經理許小龍介紹,自去年起,該公司每周都有整車、汽車零部件通過西部陸海新通道海鐵聯運班列從欽州港出海,“不僅運輸時間節省7—10天,成本也大大降低”。 長安汽車從欽州港出口中東。李兆民 攝(資料圖) 西部陸海新通道,已成為中國西部地區貨物出海出邊的主通道,RCEP框架下連接中國與東盟地區最快速、最便捷的國際物流通道,正成為不少企業開拓東盟市場的“必選項”。 北部灣港海鐵聯運班列、中越跨境班列班車、航空貨運……如今,西部陸海新通道已形成多種物流組織模式,通道網絡不斷延伸,可通達全球127個國家和地區的571個港口,進出口貨物品類達1200余種,成為“中國制造”南下和“東盟資源”北上的重要橋梁。數據顯示,2024年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集裝箱發運量50.1萬標箱,較2019年增長超3倍,提前1年完成國家目標任務。 隨著跨境物流需求持續增長,通道物流規模不斷擴大,高效的貨運物流背后,是我區持續進行通關便利化改革的精準發力。 眼下,正值友誼關口岸貨物通關旺季,每天有超千輛滿載進口農產品和出口電子產品的貨車在此報關進出境。 滿載貨物的卡車從友誼關口岸有序入境。廣西云-廣西日報記者 管林華 憑祥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黃聰 攝 “對于生鮮農作物等對時效要求高的貨物來說,通關速度非常關鍵。”友誼關海關物流監控科工作人員陸春蓉說,該口岸創新探索全信息智能通關及進出口貨物“提前申報、卡口驗放”新模式,可實現“15秒過卡,一站式通關”。 為實現貨物快速轉運和無縫銜接,我區創新開展北部灣港海鐵聯運一體化“小切口”改革,集裝箱單次轉運時間從3個小時壓縮到1個半小時以內,綜合作業效率提升約30%,有效降低物流成本,經驗在全國復制推廣。 聚焦貿易便利化,一系列改革創新舉措加速落地,通道運行效率和服務水平不斷提升,凝聚力和競爭力持續增強,陸海聯動經濟走廊加快形成。 憑借西部陸海新通道陸海交匯門戶的獨特優勢,廣西面向東盟釋放產業“磁吸力”,吸引越來越多企業落戶發展。 廣西自貿區閔和糧油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便是其一。“相較于傳統物流節點,貨物經欽州港進入中國,可節省約兩天的海運時間,這對我們快速響應市場需求至關重要,同時也有利于開拓中國西南地區市場和做大東盟國家市場。”該公司總經理潘南達說,公司計劃依托廣西良好的區位優勢,打造一個中國—東盟棕櫚油進口、生產、倉儲物流交易中心。 西部陸海新通道,正從單純的“通道經濟”向著“物流+經貿+產業”的發展模式優化升級。 如今,平陸運河經濟帶加快建設,初步形成了新能源、綠色化工、先進裝備制造等年產值超百億元的主導產業。沿邊臨港產業園區加快建設,引進了比亞迪動力電池及儲能系統等投資超百億元的重大產業項目落地。中柬(北海)產業園、廣西—文萊經濟走廊縱深推進,跨區域跨境產業鏈供應鏈加快構建。 “火熱”的數據,映射區域融合發展新活力:通道沿線省份經廣西進出口貿易額從2019年的3448億元增長到2024年的6769億元,增長近1倍;今年1—7月,貿易額達4463億元、同比增長18%,通道輻射帶動作用進一步增強。 “隨著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建設加快推進,廣西將以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為牽引,持續擴大對內對外開放,以人工智能賦能培育通道新質生產力,推動通道建設不斷取得新進展、新成效,更好地服務構建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和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自治區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報紙版面截圖。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