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 > 首頁欄目 > 首頁圖片 > 正文 |
AI體驗官·96期丨桂在合作 越算越贏,在越南AI現場@廣西 |
2025年09月09日 10:48 來源:廣西云-廣西日報 廣西云-廣西日報AI體驗官東盟行越南報道組記者 李新雄 羅婧 孫鵬遠 楊思悅 何興強 編輯:馮芯然 |
越南首都河內,八月的熱風,裹挾著油炸春卷誘人的香氣,撲面而來。與這熱帶季風氣候濃得化不開的暑熱一起升騰翻涌的,還有當地各界擁抱人工智能的熱望與期待。 作為中國面向東盟的“陸路門戶”,廣西與越南山水相連、經貿相通,在跨境物流、小語種教育、農業合作等領域積淀深厚。當越南AI產業迎來歷史發展“窗口期”,廣西如何依托自身稟賦,在越南AI生態構建與本土化需求中找到合作切入點? 踏上這片熱土,廣西云-廣西日報AI體驗官開啟了尋覓合作的探索之旅。 1 “AI優先”,搶抓歷史發展“窗口期” 人工智能不是奢侈品,而是東盟發展的必須品。 早在2021年,越南發布《到2030年人工智能研究、發展和應用國家戰略》,將AI定位為數字化轉型的核心驅動力。 2025年,當東南亞AI產業進入“多國競速”階段,被喻為東南亞數字經濟發展“進步之星”的越南,正以“政策筑基+外資集聚+本土突圍”三駕馬車,換道超車,迎頭趕上。 從越南政府上半年通過第182號決議,對從事半導體和AI研發項目的企業提供“最高達初始投資成本50%資助”的明確規劃,到國際云廠商亞馬遜、微軟、谷歌、阿里云、騰訊云爭先恐后在越南布局算力節點與本地化服務;從政府采購傾斜、稅收優惠、增加研發經費以及加大人才引進與培養力度,到推動建立AI培訓、研究與應用中心,開發首款越南本土大語言模型 “V-GPT”……種種信號表明,越南正加速向“AI驅動型增長”轉型。 攝像 羅婧 楊思悅 何興強 特效/制作/剪輯 古秀芳 越南AI市場有多大?《2025年越南創新投資與私人資本投資報告》顯示,越南2024年實現了23億美元的投資資金到位,其中人工智能領域的投資額較2023年增長了7倍,從1000萬美元增至8000萬美元。 “今年初,我們公司總部從北京遷到南寧,入駐中國—東盟人工智能創新合作中心(以下簡稱南A中心)。借助南A中心,公司可以更好挖掘越南人工智能應用場景需求,互惠互利。”人民出行(南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胡北寒近期在越南簽下大訂單,新能源技術成功出海。 越南河內市一環之內禁行汽油摩托車新規出臺后,人民出行(南寧)公司瞅準機會,及時為其量身定制智慧出行和智慧城市管理方案。 “從電動摩托車國家標準的制定,到生產、研發、運營、回收一體化,人工智能全鏈條加持。”胡北寒表示,公司憑借國際領先的技術和親民的價格,已成為越南電動摩托車發展賽道的領跑者。 AI創新創業熱潮,在中越兩國之間奔涌。 8月20日,AI體驗官在河內采訪時,恰逢“中國—東盟人工智能+文旅創新應用大賽”東盟賽區活動舉辦。這次比賽共吸引了來自中國、越南等多個國家的33個項目參賽,最終選出8個項目晉級北海總決賽。屆時,入選團隊將與上海、北京賽區優勝者一同角逐最高100萬元人民幣的獎金及東盟市場推廣資源。 從河內到北海,從越南到廣西,這場國際賽事見證了兩地從技術交流到場景共創的合作深化,也映射出越南AI產業對區域協同創新的渴求。 “你好,請根據我的個人信息推薦一款適合的保險產品。”在越南著名IT企業SotaTek,AI體驗官現場體驗該公司研發的明星產品——越南本土大語言模型V-GPT。很快,V-GPT給出了有見地、有價值的答案。 SotaTek 全球總裁劉忠全與廣西云-廣西日報AI體驗官越南報道組開展深入交流。記者 何興強 攝(廣西云-廣西日報) AI面試官一分鐘可以篩選多份簡歷,也能有的放矢面試求職者;使用DeepSeek搜集資料尋找編程靈感……SotaTek公司里,AI獨當一面。SotaTek全球總裁劉忠全介紹,公司的業務主要是為客戶提供全面的IT解決方案,覆蓋軟件開發、人工智能和區塊鏈等,生意伙伴分布在11個國家。“4年前,公司啟動V-GPT的研發,我希望把V-GPT打造成越南的DeepSeek。” 接到廣西有關單位邀請他出席9月中旬在南寧舉辦的東盟人工智能論壇,劉忠全很高興:“廣西就在越南的家門口,這么便捷的資源要充分利用好,期待與廣西展開合作。” 定期飛赴上海拜訪大客戶,讓越南TechCity公司總經理阮德勇能接觸到中國人工智能發展的最新動態。這有助于他敏銳地捕捉中國商機并科學規劃公司的發展。作為越南人工智能的新星企業,公司主要服務越南政府機構、新聞媒體等。到訪時,阮德勇熱情展示最新成果——他們正基于中國公開數據研發數字人技術,期望未來將數字人廣泛應用于多種場景。 Techcity首席執行官Nguyen Duc Dung先生向報道組介紹該公司開發的CMS系統。記者 何興強 攝(廣西云-廣西日報) “廣西產業技術研究院主動對接,邀請我9月出席東博會的人工智能專題論壇,這是公司第一次在國際盛會上亮相,我爭取在論壇上發表主旨報告。”阮德勇表示,這是給公司打廣告的好機會,屆時跟中國等國家的人工智能專家切磋交流。 AI體驗官·觀察 越南AI產業加快發展,既需要全球技術資源,更需要貼近本土需求的合作模式。這恰好為桂越AI合作提供了明確的切入點——廣西在中越雙語智能翻譯領域已有成熟技術,雙方若能聯合開展“垂直領域語料共建”與“跨語言模型訓練”,不僅能加速越南AI應用完善場景適配、提升其跨語言交互能力,更能依托廣西的技術積累與越南的本土市場優勢,構建“技術共研+場景共用+市場共享”的合作模式,推動桂越AI成果在東南亞區域實現規模化落地。 2 拓寬大舞臺,AI唱主角 當下,人工智能正成為深化中國—越南互信、合作、共贏的金色紐帶。 越南在智慧出行、智慧農業、跨境智慧口岸等領域需求旺盛,而中國在算法研發、場景應用、產業生態建設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雙方正以人工智能為戰略支撐點,共建共享人工智能發展紅利。 拓寬大舞臺,AI唱主角。 在中越邊境的廣西憑祥市,友誼關口岸一派繁忙圖景:每天,滿載出口機電產品和進口水果的跨境貨車往來不絕。通過一系列智慧化改造,口岸通關效率顯著提升,為東南亞水果等商品進入中國市場開辟了“快車道”。 智慧查驗輔助系統成了跨境通關“神助攻”。“系統自動調度車輛,借助地磁感應引導貨車移動,提高查驗臺位的周轉效率;熏蒸流程的自動化管理,既節約人力,又加速通關。”友誼關海關查驗一科副科長熊輝表示,AI加盟后,每日水果查驗量由100車增至180車。 中越友誼關—友誼智慧口岸項目。(來源:憑祥市融媒體中心) 無人化作業成為常態,遠程操控吊裝設備;自主行駛的IGV無人運輸車承擔接駁任務,實現“貨柜落地即自動轉運”……目前,中越友誼關—友誼智慧口岸的中方部分——友誼關智慧口岸已基本建成,聯調聯試后上崗,又將實現提速再升級。 無人集卡車正在測試。(資料圖) 交流凝聚共識,合作實現共贏。 6月29日,越南Vela集團在南寧迎來公司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關鍵時刻。當天,南A中心在南寧舉行首批東盟企業項目簽約及入駐儀式,越南Vela集團成功簽約。 越南Vela集團副董事長陸艷華表示:“自2009年成立以來,集團與阿里巴巴建立合作,目前重點聚焦AI智能與數據金融,致力于推動中國產品進入越南市場。”她說,借助南A中心,集團與越南政府合作推進AI智能數據化項目,覆蓋農村、社區、醫院等多類場景,地緣相近與業務契合,使該合作成為集團核心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技術創新向下扎根的同時,應用場景在向外延伸。 2月,邁越科技隨廣西代表團赴越南開展經貿交流,與越南VIETNAM MADE貿易技術股份公司簽署合作協議。邁越科技執行董事王宇飛表示:“我們的翻譯卡產品,讓跨境通關和語言翻譯體驗越來越好,我們持續優化AI技術,為東盟國家提供更高效、更智能的數智化解決方案。” 農業插上AI翅膀,成就了點AI成金的佳話。廣西多個特色優勢產業已嘗到AI賦能的甜頭:甜蜜事業更甜蜜,崇左市甘蔗主產區用無人機構建監測網絡,配合智能灌溉系統,實現每畝增收200元;水稻智能催芽、測土配方施肥、植保無人駕駛航空作業、養殖業自動飼喂,增產增收明顯。 記者們在了解智能農業裝備。記者 蘇華 攝(廣西云-南國早報) 小程序有大能耐。一款中國研發的人工智能應用——“瀾滄江—湄公河地區油茶有害生物智能識別程序”,在越南義安省成為農民貼身的種植專家。遇到油茶病蟲害問題,農戶只需拍照上傳圖片,短短3秒,小程序就能獲取識別結果及相應的防治方案,有效減少了油茶林損失。 該程序的研發依托廣西與越南、泰國聯合建立的油茶有害生物數據庫,是中越農業科技合作的典型成果。 “廣西的智慧農業造福農民,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廣西與越南氣候相近、作物種類相似,合作空間大。”越南熱帶農業研究院院長丁文煉介紹,越南已在水稻種植中引入無人機和智能水肥一體化灌溉系統,但整體普及率仍有待提升。如何用AI編輯遺傳基因,讓優良葡萄品種能在越南廣泛種植;借助智能化手段,防治農作物病蟲害,這是他們迫切想跟廣西合作的內容。 廣西云-廣西日報AI體驗官越南報道組與越南熱帶農業研究院團隊交流座談。記者 何興強 攝(廣西云-廣西日報) AI體驗官·觀察 當AI技術走出實驗室,如何與產業土壤結合,考驗著每個國家的智慧。有些應用場景雖然沒那么炫酷,卻深深扎根于中越的優勢特色產業,破解痛點難點,讓AI真正成為大眾可感可知的生產助手。拓寬中越合作領域,并非一日之功。讓有限資源在特色優勢產業中形成突破,再逐步向更多領域滲透。在協同合作中堅守自身定位,是中越人工智能產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底層邏輯。 3 同頻共振,跨越山海的“人才接力” 以智為引,優勢互補;以智為長,共同創新。 發展人工智能,人才培養是關鍵。越南政府計劃到2030年擁有至少5000名具有人工智能領域專業知識的工程師或更高水平專家。 廣西與越南接壤,風俗相近,民心相通。天時、地利、人和,奏響了桂越聯袂培養人工智能人才的歡快樂章。 走進河內國家大學下屬工科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的實驗室,科技感拉滿。電腦屏幕上,越南語、中文、柬埔寨語、老撾語等多語種詞條持續滾動,經實時清洗、標注后的數據匯入語料庫,師生們有條不紊地訓練語言翻譯大模型。 陳國隆博士分享他對中國及廣西在人工智能相關領域發展情況的感受和未來合作期望。記者 何興強 攝像/制作 (廣西云-廣西日報) 作為越南規模最大的人工智能培訓中心,這里既是技術突破的前沿,也是人工智能人才培養高地。 “研究院人工智能專業3年前開始招收本科生,每年報名都很火爆,我們從高考生中掐尖錄取300名大學生。目前在校大學生1000人,2026年將啟動碩士、博士培養項目。”研究院院長陳國隆介紹。今年8月,第二屆國際人工智能奧林匹克學術活動在北京舉辦,陳國隆率越南代表隊參加,斬獲三金一銀兩銅。 陳國隆團隊創造了多個越南第一:成功研發越南語與中、老、柬等國家語言的雙語互譯系統,并承擔國家級大模型項目的研發;成功研發首個醫學影像大模型,讓AI看CT又快又準。 強強聯合是桂越人才培養的一大亮點。 今年3月25日,廣西迎來了一批特殊的客人:52名來自越南廣寧、諒山、高平、河江、海防等五省(市)及越南駐南寧總領事館的黨政干部,來此參加第1期人工智能專題培訓班。這是廣西與越南攜手打造新質生產力合作前沿平臺的生動案例。今年在廣西舉辦3期越南五省(市)黨政干部人工智能專題培訓班,推動兩地技術共享、互學互鑒、探討合作、展望未來。 專題培訓班干貨滿滿,中國人工智能領軍專家分享前沿成果、探訪體驗國內頂尖的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場景……100多名越南精英集中“充電”,受益匪淺。 由廣西壯族自治區科技廳牽頭舉辦的4期面向東盟的“人工智能+產業”人才研修活動,同樣報名火爆。 “在南寧5天的學習,帶給我很多驚喜。專家授課精彩,考察點有代表性,大開眼界的同時,還結交了優秀的學員。”來自越南的阮嬌妮,是越南利茲學院在線學習平臺的創始人、經理,她看好智慧教育的前景。 河內國家大學與清華大學、廣西師范大學建立穩定合作關系,雙方聚焦智慧教育、人臉識別等領域開展聯合研究。今年7月,研究院7名學生赴廣西桂林,參與廣西師范大學“智能機器人2025”國際交流項目。 “在桂林,我第一次獨立完成給機器人編程的任務,很有成就感。”越南人工智能學院大學生楊光明點贊廣西高校人工智能的硬件軟件。 今年以來,廣西民族大學積極研發東盟法律人工智能大模型,與自治區司法廳合作共建越南法律文化研學實驗室。選派6名教師到越南河內國家大學訪學、選派10名學生到胡志明財經大學交換學習,為東盟法律大模型建設培養人才。 5月,廣西民族大學與越南大南大學簽訂合作諒解備忘錄,共同建設國際人工智能實驗室及AI國際商學院,推動人工智能領域人才培養及產業應用。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南寧研究院也不甘示弱,持續擴大東盟合作朋友圈。今年,該研究院與越南等多家高校簽署協議,在東盟建設人工智能產業園區,推動中方企業與當地企業深度合作,促進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融合。 桂越產教融合也交出一份亮眼成績單。南寧職業技術大學成立的中國—越南電子信息現代工匠學院,將優質職教資源與越南電子產業需求精準對接。學校在越南河內的實踐基地已投入使用,近2000人通過培訓后提升技能。 廣西工業技師學院、廣西機電技師學院等5家單位成為首批“一帶一路”技能筑夢培訓基地,面向包括越南在內的東盟國家,開展數字經濟、先進制造業等技能培訓4萬多人次。 AI體驗官·觀察 通過采訪,AI體驗官越來越清晰地意識到,通過看得見摸得著的鮮活樣本,為越南加快人工智能發展提供極具價值的參考方案,更有利于中越AI成功“聯姻”。先發地區與后發地區不是“零和博弈”,而是通過優勢互補形成協同發展的命運共同體。它也勾勒了中國技術走向世界的新范式:以區域合作為支點,用技術創新賦能全球發展,最終實現“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共贏局面。 報紙版面截圖。 點擊下方圖片進入專題 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