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 > 首頁欄目 > 經濟 · 生活 > 鄉村 > 正文 |
石漠化土地長出“致富果”!瑤鄉“紫珍珠”點石成金 |
2025年09月07日 18:33 來源:廣西云-廣西日報 記者 王克礎 通訊員 韋宣合 文/圖 編輯:葉焱焱 |
記者 王克礎 通訊員 韋宣合 攝制 時下,正是都安瑤族自治縣6.8萬畝野生毛葡萄產業的豐收季節,全縣鮮果產量估計突破6200噸,全產業鏈產值達1.2 億元。 小小紫葡萄,已成農家名副其實的致富果。在“九分石頭一分土”的貧瘠大 地上,串串野生葡萄點染荒山,串起了一 條日益堅實的富民產業鏈。喀斯特地貌曾是農業桎梏,卻意外孕育出風味獨特 的野生毛葡萄。其果實富含多種氨基 酸、微量元素。為馴服天然酸澀,在野生毛葡萄酒產業發展公司總工程師周錫生的帶領下,團隊攜手廣西農科院踏遍石山篩選株系,歷經217次配比試 驗,終育成果香清透、酸澀平衡的新 種,尤其適合釀造高品質葡萄酒。優質品種使鮮果收購價10年躍升三倍。 豐收。 技術革新貫穿田間管理。在都安地蘇鎮山葡萄種植示范基地,新培育的耐濕抗病NW196葡萄長勢正旺。去年,霜霉病智慧預警系統在全縣推廣,病害損失率降至5%以下。技術員蒙建康駐點指導時感慨:“現在每畝鮮果能增產150公斤,讓種植戶真正嘗到了科技的甜頭! 地蘇鎮副鎮長韋翠松看著長勢喜人的葡萄園倍感欣慰:“科技賦能讓石山真正變成了‘花果山’。以前動員種植靠磨嘴皮,現在是群眾搶著學技術、要苗種!” 2025年,都安一家野生毛葡萄酒企業加大投資,啟動產業鏈融合項目,進一步延伸深加工鏈條。 采摘挑擔。 產業發展的甜果澤被萬家。在下坳鎮山葡萄園,韋女士剪枝如飛:“過去果子常爛在山上,如今畝均保底收入1800元,年底還能再分紅!這比外出打工守著家強多了。”“保底收購+利潤分紅”機制惠及全縣22個脫貧村:龍頭企業鎖定訂單,農戶穩享保底價與加工利潤分成。下坳鎮加文村村支書韋明輝掰著指頭算賬:“去年村集體靠葡萄分紅14.8萬元,我們用這筆錢硬化了三條產業路,裝了路燈。山葡萄真是咱村的致富金鑰匙!安陽鎮梁耀康合作社經營的300畝葡園年收入超300萬元。”目前全縣已有1.1萬農戶嵌入產業鏈,戶均年增收650元以上,村集體經濟年均增收5萬元。2024年全縣鮮果產量突破6200噸,全產業鏈產值達1.2億元。 裝車。 小小紫葡萄,已成農家名副其實的“致富金果”。都安瑤族自治縣農業農村局局長韋宇深有感觸:“山葡萄產業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實踐。它盤活了石漠化土地,富了農民口袋,壯了集體經濟,走出了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特色產業振興路!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