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 > 首頁欄目 > 經濟 · 生活 > 鄉村 > 正文 |
紅樹護國門 白露繪生態 |
2025年09月07日 08:00 來源:廣西云-廣西日報 廣西云-廣西日報 記者 葉焱焱 東興市融媒體中心 記者 方平 游興華 黃婷 編輯:周映 |
視頻攝制:東興市融媒體中心 記者 方平 游興華 黃婷 ,包裝:實習生 鐘玉萍 我國大陸最西南端的廣西北侖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河海交織,萬畝紅樹林在微風中搖曳,鷺鳥翩躚枝頭,沙蟹等小生物在樹陰下匍匐,勾勒出靈動的生態畫卷。 這片中越邊境的咸淡水交匯處,紅樹林如綠色屏障守護國門,在節氣流轉中書寫生態與守護的詩篇。 東興市東興鎮竹山區域紅樹林航拍圖。游興華 攝 東興市江平鎮巫頭村區域紅樹林航拍圖。游興華 攝 東興市東興鎮竹山區域的紅樹林。方平 攝 漁民穿梭紅樹林滿載漁獲,盡顯人與自然和諧。“紅樹林茂密防風,根系發達'扮靚’沙灘,讓生態更好,也和我們邊民一起守護美麗國門。”東興市江平鎮巫頭村黨支部書記何強望著蔥郁的紅樹說道。為回饋這份饋贈,邊境村民紛紛參與海洋環保志愿服務、擔任護林員,踐行護林初心。 紅樹林是“海岸衛士”,它是以紅樹科植物為主體的常綠灌木或喬木組成的潮灘濕地木本植物群落,具有消浪護堤、固碳儲碳、凈化海水、保護漁業資源等生態功能,主要分布于熱帶、亞熱帶海岸潮間帶。 在東興市的紅樹林,小螃蟹在紅樹苗上爬行。方平 攝 海漆。東興市自然資源局 鄧立文 攝 白骨壤。 方平 攝 木欖。 黃婷 攝 東興市東興鎮竹山區域的紅樹林。方平 攝 東興市東興鎮竹山區域的紅樹林。。方平 攝 鹵蕨。東興市自然資源局 鄧立文 攝 老鼠簕。東興市自然資源局 鄧立文 攝 漫步保護區,1142.69公頃紅樹林綿延至海,木欖、秋茄、白骨壤等18種紅樹植物錯落生長,占全國紅樹植物種類的一半。其中,東興市轄區現有紅樹林872.27公頃,作為我國唯一的邊境紅樹林,它對防止國土流失、保護領土和領海權益意義重大。“紅樹林濕地是水生生物繁衍之地,也是候鳥棲息樂園。”南方電網紅樹林白鷺保護隊黃秋婷表示。十多年來,該隊伍常態化開展修建白鷺鳥巢、管護紅樹苗等工作,種植紅樹近萬棵,見證著人與紅樹林“追青逐綠護生態向美而行守國門”的和諧圖景。 據保護區多年監測,目前紅樹林生境、生物多樣性、底棲動物及浮游動植物等各項指標趨于穩定,生態系統長期健康,物種豐富度居國內前列。每年飛抵或途徑保護區的鳥類逾十萬只,監測到鳥類311種,其中包含勺嘴鷸、黑臉琵鷺等珍稀瀕危物種,以及小濱鷸、大天鵝等廣西首次記錄鳥類,監測鳥類數量居全國保護區前列。 東興市自然資源局、南方電網紅樹林白鷺保護隊、江平鎮巫頭村民委員會共同開展灘涂垃圾清潔行動,保護紅樹林濕地生態。游興華 攝 東興市自然資源局、南方電網紅樹林白鷺保護隊、江平鎮巫頭村民委員會共同開展灘涂垃圾清潔行動,保護紅樹林濕地生態。方平 攝 5月16日,隊員將跌落的白鷺幼鳥放入人工鳥巢里。熊秋月 攝 “東興將紅樹林保護管理納入林長任務清單,推進生態修復,聘請4名生態護林員專職巡護,抓實紅樹森病蟲害防治。”東興市自然資源局副局長戴昌宏介紹。 如今,東興嚴格審批使用紅樹林項目,聯合執法、科普宣傳、志愿服務常態化開展,社會力量共筑生態屏障,聚力保護濕地生物多樣性,共建和美生態家園。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