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 > 首頁欄目 > 區域 > 貴港 > 正文 |
廣西日報貴港頭條 | 鴿聲嘹亮 產業興旺 |
2025年09月04日 16:40 來源:廣西云-廣西日報 記者 周珂 通訊員 劉志寧 朱汝芳 實習生 邱如琳 文/圖 編輯:邱石佑 |
報紙版面。 早在20世紀80年代,貴港市港南區便有農戶規模養鴿。近年來,該區將肉鴿養殖這一傳統產業作為推進鄉村振興、促進富民強區的農業特色產業,通過持續優化發展環境、強化要素保障,推動其從傳統養殖向現代設施農業轉型,逐步構建由龍頭企業引領、標準體系支撐、品牌建設發力的發展格局,成為該區推動農業現代化的重要引擎。 精準招商 壯大產業集群 近日,港南區與廣東永盛茂農業有限公司簽訂合作協議。永盛茂公司將在木格鎮陸化村投資建設年出欄900萬羽肉鴿養殖全產業鏈項目。項目占地約630畝,總投資約4.5億元,主要建設現代化鴿舍、飼料加工車間、孵化室,配置自動化養殖設備,同步建設肉鴿屠宰廠、食品深加工廠,打造現代化的肉鴿養殖全產業鏈。 這是港南區推動肉鴿產業向集群化、標準化發展的又一務實舉措。 立足肉鴿養殖傳統,以及毗鄰粵港澳大灣區市場等優勢,2023年以來,港南區先后編制現代設施農業發展三年行動實施方案和現代設施農業產業園發展規劃,確立“三年打造年出欄2000萬羽、廣西最大肉鴿養殖基地”的目標。 貴港市港南區富硒鴿產業示范區。港南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港南區農業農村局局長韋永祥介紹,2023年以來,該區共簽約肉鴿產業項目8個,總投資13.65億元,設計年出欄規模3130萬羽,預計今年可出欄820萬羽。 新項目簽約為產業發展增添了動力,促進已簽約項目加快發展。 電鋸聲、機械轟鳴聲……在木格鎮廣西寶鴿皇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年產300萬羽肉鴿全產業鏈項目建設現場,推土機、挖掘機、壓路機、土方運載車來回穿梭,鴿舍搭建、配套設施建設等多個施工面同步推進。 該項目于2月21日簽約落戶,5月19日開工建設,總投資2億元,占地200余畝,預計年產種鴿15萬對,年出欄乳鴿300萬羽、鴿蛋100萬枚,10月中下旬將引入首批2萬多對種鴿。 “在港南區相關部門的高效服務下,項目施工進展非常順利,整體進度已達70%,到9月中下旬,所有標準鴿舍、飼料倉、出鴿棚,以及鴿糞處理等環保配套設施將全部建成。”寶鴿皇農業公司總經理趙金寶介紹。 項目簽約后,落地發展是關鍵。港南區區長殷崇勇介紹,該區成立產業服務專班,提供從洽談、簽約到開工的全流程服務,整合鄉村振興、財政、水利、自然資源等多部門力量,構建協同機制,從用地、水利、交通、資金、技術指導等方面形成閉環,力促項目快開工、快投產,推動城區肉鴿產業跨越式發展。 延鏈強鏈 做好肉鴿文章 “5分鐘就能喝上這碗自熱的當歸黃芪鴿子湯……”8月28日,位于湛江鎮的廣西貴港吉豐肉鴿養殖專業合作社準時開啟了產品直播。 合作社負責人楊育權介紹,此自熱產品是合作社延伸肉鴿養殖產業鏈開發出的新產品,每月在線上銷售3000多罐。 吉豐肉鴿養殖專業合作社工作人員在檢查鴿子蛋。 自父輩起家里就開始養殖鴿子,到2012年自己接班,楊育權想為當地傳統肉鴿產業帶來改變。“經過這么多年發展,目前合作社養殖種鴿17萬對,年出欄肉鴿380萬羽,要想提高鴿子的附加值,必須向精深加工發展。我們正在打造養殖、屠宰、深加工、線上線下銷售的產業鏈,為肉鴿產業現代化發展助力。” 位于湛江鎮的廣西鶴鴻農牧有限公司采用雙層樓房式大棚養殖,配置了自動喂料機、飲水機和清糞機,有效提高生產效率。 “通過使用自動化設備,飼料耗損可降低30%,一人可管理一棟鴿舍。”公司總經理徐創介紹,項目計劃建設養殖大棚60個,目前已建成20個、投產7個,存欄種鴿4萬對,全部建成后,可養殖種鴿25萬對,年出欄肉鴿600萬羽。 湛江鎮肉鴿養殖規模占港南區的70%,今年上半年,該鎮富硒鴿產業綜合產值約9655萬元,同比增長33.2%。“要做好肉鴿文章,我們還需要打造區域品牌。”湛江鎮黨委書記呂高俊對肉鴿產業發展心中有數:依托“廣西養生養老小鎮”、富硒土壤等獨特優勢,打造富硒品牌,提升肉鴿的市場競爭力。 港南區通過延伸產業鏈條,深化三產融合,發展壯大肉鴿產業,計劃在湛江鎮、東津鎮、木格鎮各建1個肉鴿繁育基地,同步推進標準化、智慧化養殖,通過培育產業集群,拓展精深加工,打造區域品牌,將肉鴿產業打造為推動區域農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力引擎。預計到2026年肉鴿產業單列統計后,年產值可達6億元,占一產比重由2022年的0.12%提升至9.4%。 聯農帶農 促進鄉村發展 “咕咕咕……”8月27日,步入湛江鎮蘆山村村民周衍忱的養殖場,未見鴿影,先聞鴿聲。場內,一排排鴿籠整齊排列,每層劃分為多個獨立套間,每個套間里住著羽翼鮮亮、體態豐盈的一對種鴿。 周衍忱介紹,他與合作社簽訂了協議,由合作社提供養殖技術、飼料等支持,待鴿子出欄,他們再按照協議價格收購。“目前養有5000對種鴿,有技術員指導養殖,也不擔心銷路。” 湛江村村民周大有也與企業簽約結對,將自家廢棄豬棚改造成鴿舍,最初養了100多對種鴿,年增收約8000元。如今,其養殖的種鴿已有400多對。 群眾受益是發展產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港南區發展肉鴿產業,除了帶動村民養殖肉鴿,還提供了就業機會。 2024年,蒙村松木塘屯村民盧亞玉應聘到鶴鴻農牧有限公司,負責鴿舍管理,每月可領到3000多元工資。“因為要照顧家里,不能去外地打工,這家企業離家近,讓我既能照顧家庭,又能增加收入。” 在港南區,肉鴿產業的發展進一步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助力農業農村現代化和鄉村振興。 港南區新塘鎮聯創種養專業合作社工作人員在檢查乳鴿生長情況。 “農戶可以通過流轉土地收租金、鴿場務工領工資、基地培訓學技術等方式增加收入。”韋永祥介紹,港南區建立了種鴿包供、飼料包賒、技術包送,聯系用地審批、聯系銀行貸款,按協議回收肉鴿、鴿蛋的“三包二聯一回收”共聯機制。由吉豐肉鴿、鶴鴻農牧、業鴿科技3家龍頭企業,為農戶提供種苗、飼料、技術、銷售全方位支持,帶動周邊50多戶農戶養殖,提供就業崗位500多個,促進村集體和農民增收1000多萬元,實現以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助推鄉村振興。 產業發展,富民強區。“港南區正立足本地資源稟賦,構建集優質種鴿繁育、肉鴿規模養殖、屠宰加工到品牌銷售于一體的全產業鏈發展模式,并將‘中國長壽之鄉’的影響力和富硒土壤的獨特優勢融入品牌建設中,讓富硒肉鴿產業集群化發展成為港南區的新名片。”港南區委書記陶建全說。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