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wǎng) > 首頁欄目 > 首頁要聞 > 正文 |
大義歸來 血脈永續(xù)——3200多名南洋華僑機工歸國支援抗戰(zhàn) |
2025年09月02日 09:06 來源:廣西云-廣西日報 記者 蘇津民 關(guān)詩辰 編輯:謝穆 |
1938年通車的滇緬公路和次年啟用的桂越國際運輸線,是中國抗戰(zhàn)最重要的物資補給通道。在抗日戰(zhàn)爭中,3200多名南洋華僑機工毅然歸國支援抗戰(zhàn),他們作為汽車駕駛員和技術(shù)人員馳騁在滇緬、桂越兩條國際運輸線上,肩負起抗戰(zhàn)物資運輸?shù)闹厝巍?/p> 3年多時間里,僅滇緬公路一線的運輸量就高達50萬噸;而在1939年12月桂南會戰(zhàn)后被迫中斷的桂越公路,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也運送了30萬噸物資。 9月1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主題花壇陸續(xù)亮相首府南寧街頭,營造出莊重熱烈的紀念氛圍。廣西云-廣西日報記者 周軍 攝 近日,廣西云-廣西日報記者走進位于南寧的廣西南僑機工愛國主義學(xué)習園地,聆聽機工后代——陸小光與殷紅共同追憶父輩們的熱血擔當與精神傳承。 視頻拍攝:古秀芳 陸小光的伯父陸漢初,是第三批南僑機工成員。1939年春,他從馬來西亞霹靂州江沙啟程回國,被分配至桂越國際運輸線,負責搶運軍需物資。 桂越國際運輸線自憑祥至龍州一段,公路依山傍崖,一邊是萬丈深淵,一邊是陡峭山壁,是一條路面狹窄、坡陡彎急的“崖壁公路”。 “他們既是在開車,也是在拼命,南僑機工就是這條桂越國際運輸線上的英雄、勇士。”陸小光說。為躲避日機轟炸,車隊只能在夜間行駛,車燈不敢全開,駕駛員只能憑經(jīng)驗在黑暗中摸索前進。稍有差池,便是車毀人亡。 陸漢初與戰(zhàn)友們一次次冒著炮火與塌方危險,把急需的汽油、藥品和軍械送往前線。陸小光對家人說:“這些經(jīng)歷不能因為短暫而被遺忘。要讓年輕人知道,我們的幸福是先烈們用生命換來的。” 視頻拍攝:古秀芳 雖然桂越國際運輸線存在時間不長,但歷史的厚重,從來不以時間長短衡量。 殷紅的父親殷華生,是第四批南僑機工成員。1939年4月,他從馬來西亞回國,先后在滇緬公路、桂越公路從事物資運輸與傷員轉(zhuǎn)運。 1942年,滇緬公路中斷,大批機工被迫遣散。但殷華生沒有退卻,而是加入美國盟軍陸軍炮兵游動修理隊,在距離日軍陣地僅4公里的前線修理大炮與瞄準器。“他修的炮,命中率幾乎百分之百。”殷紅說,父親的技藝贏得了中美軍方的一致稱贊。父親還參與了昆侖關(guān)戰(zhàn)役后的傷員搶運,把一車車傷員從賓陽送往柳州后方醫(yī)院。 殷華生是家中獨子,雖然國外生活優(yōu)渥,但他仍選擇回國。在船起航那一刻,殷華生聽見父親在岸邊呼喊著他,他躲在甲板后跪下磕了三個頭。殷華生說:“舍小家為國家。國家至上、民族至上,挺起民族脊梁骨,做一名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南僑機工歸國參加抗戰(zhàn)的壯舉,是近百年來華僑史上最集中、最有組織、影響最為深遠的一次愛國主義行動。3200多名機工中,千余人長眠于回國路上和抗戰(zhàn)途中,他們的鮮血匯入了“抗戰(zhàn)生命線”。 如今,南洋華僑機工眷屬南寧聯(lián)誼會已走過29年。后輩們依然堅持收集、整理先輩事跡,舉辦講座與展覽。他們希望更多年輕人銘記,在民族最危急的時刻,曾有一群華僑,選擇逆行歸來,用生命守護家園。“抗戰(zhàn)生命線”已化作歷史印記,但南僑機工的愛國主義精神,仍在中華民族血脈中奔涌。 報紙版面截圖。 文字記者:蘇津民 關(guān)詩辰 出鏡:關(guān)詩辰 拍攝:古秀芳 翻譯:薛俊暉 實習生 肖怡萱 毛雅琪 王宇馨 吳穎 特別鳴謝:南洋華僑機工眷屬南寧聯(lián)誼會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