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 > 首頁欄目 > 區域 > 正文 |
第五屆(2025年)新能源電動車產業發展大會在南寧舉行 |
2025年08月29日 18:02 來源:廣西云-廣西日報 記者 邱石佑 通訊員 陸宏夏 蘇蕊花 文/圖 編輯:周珂 |
8月28日,以“創新驅動智造 開放鏈接全球”為主題的第五屆(2025年)新能源電動車產業發展大會在南寧舉行。 此次大會由中國自行車協會、貴港市人民政府主辦,貴港市港北區人民政府承辦。大會以“創新驅動智造 開放鏈接全球”為主題,匯聚國內外嘉賓、專家學者及行業骨干企業,共同探討新能源電動車產業高質量發展路徑。 新能源電動車集中采購簽約暨啟運儀式。 會上舉行了新能源電動車集中采購簽約儀式暨及啟運儀式,有關與會嘉賓圍繞“破局與共贏,電動兩輪車產業智造升級與全球化路徑”主題開展圓桌論壇。 綠源電動車有限公司匯報企業發展情況。 本次大會的召開,恰逢新版《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范》(GB 17761—2024)將于9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重要時間節點,新國標的正式實施,是對行業的一次全面檢驗,更是產業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機遇。 港北區一家電動車企業生產車間里,工人在組裝電動車。 貴港市港北區作為廣西新能源電動車產業的發展核心區。十年間,港北區錨定龍頭、持續發力,延鏈補鏈強鏈,成功打造了中國—東盟新能源電動車生產基地,電動車產業不斷發展壯大,實現了從“無”到“有”、由“小”變“大”的跨越式發展。目前,已形成以愛瑪、綠源、臺鈴、立馬、五星鉆豹、歐派等6家頭部整車企業為引領、超100家車企協同發展的產業集群,年產能力達500萬臺兩輪車、50萬臺三輪車和500萬臺(套)電動車零部件,成為中國第四大新能源電動車生產基地。港北區電動車產業入選工信部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是西南、華南地區產業品牌集聚度最高的區域之一。今年1—7月,港北區整車產量289萬臺、產值40.18億元、增長68.2%,產業體量持續擴張,發展動能不斷增強。 港北區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韌勁持續推進新能源電動車產業集群發展,“好電車 貴港造”成為了金字招牌。該區構建從核心零部件到整車制造的全閉環產業鏈,本地配套率提升至80%,形成“龍頭引領、配套跟進、集群共進”產業生態。依托區位優勢和政策支持,產品內銷全國20多個省份,遠銷東盟、荷蘭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今年1—7月出口額增長124%,“好電車 貴港造”實現由“區域銷售”到“國際市場”轉變。 在科技創新方面,港北區大力推動產業“智造”轉型,聚焦電池、智能控制、輕量化材料等關鍵技術,加強產學研合作與研發投入,推動自主知識產權成果轉化,實現從“制造跟隨”到“技術引領”新跨越。目前,該區建成自治區級以上研發平臺12個,主導或參與制定新國標等行業標準15項,企業在智能續航、輕量化等關鍵技術領域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同時,港北區擁有廣西唯一具備電動自行車3C認證資質的檢測中心——廣西新能源電動車質檢中心,實現“本地產、本地檢”。 當前,新國標實施后將推動行業產品升級與智能化,且市民對便捷交通的需求持續攀升,而且隨著東南亞等地區“油改電”政策的推動,電動車市場需求將持續增長,新能源電動車產業正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港北區將持續做好強鏈補鏈延鏈、強化創新驅動、深化東盟合作、優化營商環境這四篇文章。貴港將擁抱時代、搶抓機遇,深入實施產業轉型升級三年攻堅行動,著力構建“人工智能+制造”創新發展場景,加快推動生產制造智能化升級,加快補齊產業鏈短板,形成開放協同的產業生態。聚焦“生產、檢測認證、流通銷售”三大環節,推動新舊國標順利過渡,更好服務產品檢測與升級,持續開展“以舊換新”惠民政策,加快消化庫存舊標車。同時,加強與東盟國家及其他地區交流,共建生產基地、共研行業新品,實現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努力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新能源電動車產業高地。 大會期間,還開展電動自行車新國標正式實施宣貫及新國標產品發布會、與東盟國家新能源電動車產銷對接會(商務洽談)、電動自行車產品試駕試騎活動等。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