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 > 首頁欄目 > 黨建 > 正文 |
從“招引難”到“項目聚”,這個鎮以黨建之力催開設施農業富民花 |
2025年08月15日 19:33 來源:廣西云-廣西日報 記者 周如雨 通訊員 李釗枚 何玉梅 姚文華 實習生 吳之星 顧禎晶 編輯:李勤虹 |
全鎮禽蛋產量達4368噸,同比增長60倍;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6億元,同比增長14.5%。其中,設施農業項目完成投資4442萬元,同比增長219%,設施農業項目對全鎮投資增長的貢獻率達150%……這是上半年貴港市港南區東津鎮交出的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答卷。 走進如今的東津鎮,現代化養殖大棚連片崛起,AI智慧養殖場機聲隆隆,外來企業主動登門洽談合作……從“招引難”到“項目聚”,這場蝶變的背后,是東津鎮黨員干部以“黨建紅”引領“產業興”的實干與擔當,在設施農業發展的主戰場上當先鋒、筑根基,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強勁動能。 下沉一線“摸家底” “產業要發展,空間如何找?方向在哪里?”面對設施農業起步的關鍵難題,東津鎮黨委將調查研究作為破題之策,組織黨員干部化身“拓荒者”,用腳步丈量土地潛力,為產業發展找空間、謀出路。 “東津低丘緩坡多看起來是劣勢,實則為現代規模養殖優勢。”東津鎮黨委書記梁敏利率隊下沉一線,聚焦玉貴產業園周邊、省道S207沿線等重點區域,逐個地塊梳理用地性質、權屬關系等關鍵信息,巧妙運用“三區三線”規劃成果,從中“淘”出潛力地塊27塊共2300多畝,并主動跟自然資源、水利、生態環境等部門對接,主動謀劃項目,做實招商“前半篇”文章。 精準招商“引活水” 有了清晰的藍圖,如何引來“金鳳凰”?“家鄉的發展機遇正好,我們誠邀大家回來建設家鄉。”在東津鎮駐廣東省中山市流動黨員黨支部,黨員干部化身“鄉情聯絡員”,解讀發展政策、陪同考察地塊......一系列務實舉措成功促成多位在外經濟能人返鄉投資建設,如在大李村投資8000萬發展存欄50萬羽的設施鴨蛋項目等。 “以商招商,借力發力,才能形成產業集群效應。”該鎮黨員專班緊盯現有設施企業需求,帶領廣大黨員干部當好“產業連接員”,從華興禽業等“老項目”中挖掘“新線索”,成功牽線引進總投資3.2億元悅弘農牧200萬羽蛋雞項目,實現了“引進一個、帶動一串”的鏈式效應,持續壯大東津禽蛋產業集群優勢。 扎根一線“保落地” 項目簽約只是起點,高效落地才是關鍵。東津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劉朝波坦言:“項目招引不是‘一錘子’買賣,要想方設法讓項目‘留得住、發展好’。” 該鎮將項目服務作為黨員“練兵場”,通過創新建立“三單兩圖”(任務清單、責任清單、問題清單,時序圖、路徑圖)工作機制,讓黨員責任“可視化”,在項目一線攻堅中“亮身份、挑大梁”,精準服務引進的13個設施農業項目。目前,全鎮設施農業項目開工率達84.6%,投產率超76.9%,有力推動全鎮農業產業發展邁上新臺階。 東津鎮黨員干部入戶推進土地流轉協議簽訂工作。東津鎮供圖 同時,以“黨建+理事會”模式,帶動群眾發揚主人翁精神,主動投身土地流轉、產業發展等事務,如萬垌村理事會成員梁紹偉帶頭簽訂租地協議,以“自家地先租、自家事帶頭”的行動打消村民顧慮,推動近百畝土地流轉,助力年出欄6萬頭生豬的萬兩農牧樓房養殖項目快速落地,為鄉村振興添能蓄勢。 從“拓荒”喚醒土地潛力,到“牽線”引來產業活水,再到“護航”保障項目生根,東津鎮黨員干部用實干和擔當走出了一條設施農業高質量發展之路。如今,設施農業已成為東津的“富民產業”,而黨建引領的紅色動能,正讓這片沃土持續生長出更多“金鳳凰”。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