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 > 首頁欄目 > 經濟 · 生活 > 正文 |
廣西財政政策有力度有溫度——從“積極”向“更加積極”轉變 |
2025年08月08日 09:52 來源:廣西云-廣西日報 記者 胡戴煒 實習生 李思瑜 通訊員 胡茜 許小慧 潘柏淇 編輯:胡戴煒 范鈺銘 |
財政政策是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支撐。今年以來,我區落實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聚焦促消費、擴投資、惠民生三大領域精準施策,著眼當下穩增長,蓄勢長遠增后勁。 上半年,全區財政收支累計增速連續6個月保持雙增長。從“積極”向“更加積極”轉變,政策落地成效如何?為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哪些動能?記者前往多地探訪。 從供需兩側發力 推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4.2% 廣西供需兩側發力,推動釋放消費潛力。視頻攝制:記者 胡戴煒 實習生 李思瑜 素材來源:北海市融媒體中心 周祥鵬 利春蕾 消費是最終需求,關乎經濟發展與民生福祉。今年,廣西從供需兩側發力,推動釋放更大消費潛力。 7月29日,南寧市西鄉塘區某五菱汽車4S店,前來看車、購車的顧客絡繹不絕。 “昨天,廣西剛宣布即將恢復2025年汽車置換更新補貼活動,今天咨詢量明顯增加。”該店總經理陳女士介紹,今年以來,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不斷加力擴圍,上半年汽車銷量較去年同期明顯提升,參與以舊換新的客戶占比由不到三成提升至近六成。隨著補貼政策加碼,疊加金融優惠政策,下半年汽車銷量有望繼續攀升。 “消費品以舊換新是提振消費的重要舉措。今年以來,廣西緊抓中央‘兩新’政策擴圍契機,支持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央地聯動形成合力,更好激發了政策效能。”自治區財政廳相關負責人介紹,上半年,廣西下達超長期特別國債及自治區財政配套資金42.1億元支持開展汽車等產品以舊換新活動。 真金白銀持續投入,政策效應加速顯現。今年上半年,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4.2%,參與以舊換新活動的消費者超581萬名,助力超2萬家經營主體實現商品銷售額超333億元。 在供應端,廣西發揮財政政策引導帶動作用,支持各地推廣消費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持續提升消費便利度和體驗感。 2025“活力夜廣西”嘉年華北海主場活動。北海市融媒體中心供圖 7月18日,2025“活力夜廣西”嘉年華北海主場活動拉開帷幕。獨特的僑鄉風情、千年海絲文化底蘊,創新融合“夜景、夜購、夜娛、夜養、夜演、夜食、夜學”七大業態,這場沉浸式夜游盛宴吸引大批游客參與。 “AI機械狗的舞獅表演很酷炫,實景劇《升平1876》相當棒,加上老街騎樓,給人一種穿梭古今的感覺。”來自廣東江門的小學老師李女士說。 “今年,廣西統籌各項資金7億元支持全區開展‘廣西旅游年’活動,通過‘活力夜廣西’嘉年華等一系列貫穿全年的主題文旅活動,持續激發消費潛力。”自治區財政廳相關負責人說。 “以財政補貼撬動社會資本,形成‘政府引導+市場主導’協同機制,有助于廣西構建內需驅動型增長模式。”廣西財經學院財政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秦強認為,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形成了放大效應,既有利于激活消費市場、提振信心,又能培育消費新動能,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優化政策供給增后勁 讓各類資金持續投入產業升級 “擴內需,要堅持消費和投資雙輪驅動。”廣西社科院產業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陳智霖指出,有效投資是增強經濟發展韌性的核心動力,既能增加就業、提升收入、夯實內需,又能優化供給結構,推動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邁進。 繁忙的北部灣港北海碼頭鐵山港作業區一景。通訊員 李君光 攝 今年,廣西積極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超長期特別國債、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等各類資金,持續推動制造業提質升級,著力抓項目、擴投資、調結構。 盛夏的北海市鐵山港區,在建項目攻堅正酣,新項目蓄勢待發。園區一隅,綠色能源產業園綜合配套工程建設已進入最后沖刺階段。 “上半年,我們獲得6900萬元政府專項債券資金支持,順利完成標準廠房建設,交通路網也日趨完善,為招商引資奠定良好基礎。”項目負責人陳克放說。 當前,廣西正加速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搶灘未來產業新賽道。 向“新”發力,離不開財政助力。今年,廣西安排31.43億元支持構建“北上廣研發+廣西集成+東盟應用”的跨境人工智能產業生態;廣西政府投資引導基金帶動社會資本實繳出資89.21億元,支持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新出臺的《廣西金融惠企三年行動方案(2025—2027年)》,優先支持人工智能產業發展。 智平方旗下輪式人形機器人“愛寶”在東風柳汽工廠投入應用。智平方(深圳)科技有限公司供圖 東風柳汽商用車智能制造工廠,數臺機器人緊密協作,準確地將物料送至裝配工位。 今年6月,在廣西投資引導基金的助力下,智平方(深圳)科技有限公司將旗下輪式人形機器人“愛寶”投入東風柳汽工廠進行概念驗證。“我們看中了智平方的技術,希望引進落地,幫助本土‘人工智能+制造’加速發展。”廣西投資引導基金有限責任公司相關負責人說。此前,由廣西投資引導基金參股的湖南達晨財智中小企業創業投資基金,已向智平方(深圳)科技有限公司投資5000萬元。 作為財政重要的政策工具,政府投資基金正發揮“頭雁效應”,撬動更廣泛的社會投資賦能產業發展和科技創新。 廣西“1+10+N”基金集群正式發布以來,廣西興桂新型工業化創業投資基金、廣西科技成果轉化母基金(第一期)等基金相繼成立。截至今年6月底,廣西投資引導基金已累計設立基金77只,為科技創新和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提供強勁支撐。 “廣西正通過政府投資基金搭建對接平臺,推動科技、產業、金融深度融合,實現從‘輸血’到‘造血’的躍升。”廣西財經學院財政與公共管理學院院長蒙強說。 財政資金、政府投資基金、貼息、擔保……隨著多項財政政策工具發力顯效,廣西經濟向“新”力持續釋放。上半年,全區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增勢良好,規模以上高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6.3%,其中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同比增長46.1%。 強化資金保障補短板 民生支出同比增長6.6%,規模創同期新高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財政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今年以來,我區財政支出中的“民生含量”不減。上半年,全區民生支出2671.56億元,同比增長6.6%,規模創同期新高;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持續保持在八成左右。 瀛開科技有限公司設備生產車間。瀛開科技有限公司供圖 眼下,正值堅果成熟季,走進崇左市江州區,炒制堅果的香味撲鼻而來。落地江州區的食品加工設備研發科技型企業——瀛開科技有限公司近兩年發展迅猛。 “得益于政府協助,我們獲得260萬元創業擔保貸款,企業不僅渡過了難關,還完成了轉型升級。”企業負責人姚季玉告訴記者。 “上半年,全區新增發放創業擔保貸款20.2億元,同比增長逾4倍,直接扶持創業7907人,助力小微企業226家,帶動就業4萬余人。”自治區人社廳相關負責人介紹。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今年以來,全區各地綜合運用就業補貼、擴崗補助、降低失業和工傷保險費率等政策,穩就業惠民生;上半年,全區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633.90億元,同比增加5.19億元。 健康是民生之需。上半年,全區衛生健康支出393.40億元,同比增加42.2億元。 “以前看病,每家醫院都得辦就診卡。現在亮出電子健康卡二維碼,市里各大醫院都能用!”7月25日,在梧州市人民醫院就診的市民潘女士說。 近年來,梧州市不斷創新智慧醫療服務,實現全市就診“一卡通”,初步構建信息化便民就醫新模式。在自治區財政廳的指導下,今年7月,梧州成功入選2025年中央財政支持公立醫院改革與高質量發展示范項目。 教育、住房等領域,廣西亦同步發力。上半年,全區教育支出691.20億元,同比增加91.64億元,累計籌措各類補助資金約34億元推動全區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全區財政支出“半年報”彰顯了“投資于人”的堅定方向。 “‘投資于人’不僅能改善群眾生活品質,也有助于提升勞動力素質、激發經濟發展活力,推動形成經濟發展與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環。”秦強說。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