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與行
桂理平
敢于攻堅克難,是百年大黨特有的基因,也是調查研究必須具備的元素、必須堅持的原則。發展越是向前推進,遇到的問題越具有挑戰性,解決問題的難度也會加大。從“十月懷胎”到“一朝分娩”,調查研究的過程,就是攻堅克難的過程。大興調查研究,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有力途徑,是確保各項決策、各方面工作更加符合客觀實際和群眾意愿的根本路徑。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的工作方案》要求,必須堅持攻堅克難,發揚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勇于涉險灘、破難題,知難而進、迎難而上,把調查研究成果轉化為推進工作、戰勝困難的實際成效。
調查研究與攻堅克難從來就不是對立的,二者相互促進、相輔相成。這是歷史發展的邏輯,也是改革推進的邏輯。從創造性提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到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新時代十年,一系列戰略性舉措、一系列變革性實踐、一系列突破性進展、一系列標志性成果,都始于調查研究,都來自攻堅克難。面對來自政治、經濟、意識形態、自然界等諸多方面的風險挑戰,通過“調”以務實、“研”以致用,我們攻克了許多長期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事關長遠的大事要事,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提供了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證、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彰顯了堅持攻堅克難、大興調查研究的實踐偉力。
強國建設、民族復興不是喊出來的,更不是想出來的,而是拼出來的、干出來的,靠攻堅克難解決困難、解剖麻雀化解矛盾得來的。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的特征更加明顯,各種風險挑戰、困難問題比以往更加嚴峻復雜,迫切需要通過調查研究找到破解難題的新辦法,通過攻堅克難找準應對風險挑戰的新路徑。尤其是對那些具有普遍性和制度性的問題、涉及改革發展穩定的深層次關鍵性問題,以及難題積案和頑瘴痼疾等,要研究透徹、找準根源和癥結,真正把群眾面臨的問題發現出來,把群眾的意見反映上來,把群眾創造的經驗總結出來,沒有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不行,沒有攻堅克難的勇氣和意志更不行。
調查研究必須堅持攻堅克難,代表著一種知難而進的認知態度、迎難而上的獲知方式和越是艱險越向前的求知精神。這是我們黨重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也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關鍵所在,更是當前開展主題教育的重要內容。黨中央在大興調查研究的部署中梳理了12個方面內容,既有重點問題、又有具體問題,更有老大難問題。我們必須知重負重,面對困難“敢叫板”、面對難題“不退縮”、面對矛盾“能沖鋒”,把攻堅克難貫穿于調查研究全過程,發揚“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壓”精神,增強斗爭本領,提高斗爭藝術,把握斗爭策略,對照黨中央的部署和主題教育的要求,圍繞事關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建設等重大問題,聚焦人民群眾關心期盼的切身利益問題,敢接“燙手山芋”、敢啃“最硬骨頭”,在闖關奪隘、攻城拔寨中推動掣肘問題、現實矛盾順利化解,重要任務穩步推進,打開事業發展新天地。
調查研究能不能堅持攻堅克難,考驗的是黨性覺悟,檢驗的是領導水平。今日的困難挑戰不同于以往,很多難題的破局,都需要轉變方式、更新理念、創新機制、重整力量。調查研究固然要到有亮點的地方去總結經驗,但更需要到困難扎堆的地方去梳理問題、排查難題,了解群眾盼在何處、企業難在何處、基層憂在何處、工作卡在何處,從而提出解決問題的新思路新辦法。不鉆“矛盾窩”,只看“花瓶和盆景”,一哄而上的形式主義調研是無法把情況摸清、把問題找準、把對策提實的。我們只有在調查研究中增強攻堅克難的勇氣、堅持不懈的韌性,勇于涉險灘、破堅冰、攻堡壘,才能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收獲,助推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